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务公开 > 案例指导
卫老太的烦“薪”事解决了!
作者:梁军  发布时间:2023-09-12 09:12:38 打印 字号: | |

 “同意。”随着卫老太在调解书上签字,枣阳市人民法院七方法庭办理的一起因婆媳分割工亡赔偿金而产生的纠纷圆满调解。至此,困扰卫老太半年的烦“薪”事终于有了结果。

案情回顾

          事情还要从半年前说起。2022年12月的一天,卫老太的儿子因工意外死亡。办完后事,因110万元死亡赔偿款的分割问题,卫老太与儿媳妇龚某发生纠纷,老年丧子的卫老太再次陷入悲痛之中。

 “我就想问一下,儿媳不给我分钱,这样的家事法庭管不管?”今年7月18日,卫老太来到七方法庭进行咨询。“老人家您坐,您先把事儿跟我说说。”法庭工作人员认真倾听卫老太讲述自己的遭遇,一边安抚其情绪,一边告知她立案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并提供了起诉状模板。

 一听说还要准备诉状等材料,卫老太犯了难,自己大字不识几个,这可怎么办啊?看到卫老太的焦急与无助,法庭工作人员帮助她联系了镇法律援助中心,免费为她办理法律援助。诉状递交法庭后,很快就立了案,卫老太紧皱的眉头也慢慢舒展开来。

案件办理

          收到案件后,七方法庭负责人张家政通过调查了解认为,工亡赔偿金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尤其是对年近80且体弱多病的卫老太来说,非常重要。为尽快解决卫老太的难题,8月23日,七方法庭前往当事人居住地巡回开庭。 

 “我要求分得赔偿金21.5万余元。以后儿媳不管我了,我可以进养老院,”卫老太说,“我手里没有钱。我在襄阳花了120万给儿子买房子了。”

 庭审中,由于双方分歧较大,未能达成调解协议,但在法官及镇村干部、群众代表的劝说下,双方态度稍有缓和。

 如何能让活着的人像往常一样好好生活,弥合诉讼带给家庭的裂痕,承办法官张家政在庭审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考虑到该案的特殊性,9月5日,承办法官决定借助当地党委、政府的力量,邀请镇专职调解员、村干部、五老乡贤共同参与调解。

 “人家都说养儿防老,我是儿走了啥都没了,要是儿媳再拿到钱出走了,以后养老和两个孙子生活该咋办啊?”卫老太坐在调解室哭诉着自己的不幸遭遇。

 想起丈夫在世时的那些幸福的日子,再看看现在一个人带着两个未成年孩子,龚某也忍不住失声痛哭。

 “你们一个失去儿子,一个失去丈夫,都是切肤之痛。虽然联系两人的桥梁已经不在了,但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这个时候放下心里的成见,坦诚相待,齐心协力把孩子带好,也是对死者的一种安慰。”在场调解人员从伦理、亲情等方面进行耐心劝说。

 “法不容情,法外有情,虽说诉讼是定纷止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能够通过协商解决才是最好的路径。”承办法官充分运用家事审判理念,从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分别对双方释法说理,希望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扶持,莫因金钱之争让丧亲之痛雪上加霜。

 最终,经过一番努力,婆媳俩慢慢打开心结,两人表示各自退让一步,自愿达成调解协议,龚某当场将4万元的赔偿金转到了婆婆的银行账户,承诺明年9月1日前再付4万元。剩余7万元,卫老太自愿赠与两个孙子孙女。

 看着婆媳俩冰释前嫌,一家人重归于好,承办法官欣慰地笑了。





 
来源:枣阳法院
责任编辑:邓昭玲 曹波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