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务公开 > 案例指导
再跑一趟试试,万一成功了呢?
作者:詹宏伟 李杰  发布时间:2023-09-15 10:42:06 打印 字号: | |

 这是我和法官助理第4次来到城关镇某工程公司。

 该公司之前因为牵涉一起健康权纠纷案成为被告,但一直认为自己没有过错,不应当承担这些后果,对原告李某的伤情和判决赔付金额等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

 正如预料,这次仍是无功而返,没有见到负责人,我们再次吃了闭门羹。

 “詹庭长,我找过他们好多次,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在这时,我再次接到李某的电话,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之前办理该案的细节和画面。

 

 突发意外

 2022年9月2日凌晨5时,李某驾驶摩托车载着孙某,从五山镇前往谷城县城关镇某工厂上班。

 因道路施工,该路段大峪桥铁路涵洞附近的下水道井盖较路面低,地势差形成巨大水坑。李某他们经过该水坑时,摩托车后胎爆胎,二人被摔伤,李某当场昏迷,孙某将其拖至路边。李某因伤势过重由其表弟先后送往镇卫生院、县中医院住院治疗,花费较大。

 后李某多次找到该路段施工方城关镇某工程公司协商赔偿事宜无果,遂以该工程公司施工期间未在项目位置设置明显路障及警示标识,侵犯其健康权为由提起诉讼。

 

 困难重重

 我翻看卷宗,发现李某提交的证据有两处不足。一是李某作为受害人,事发后没有第一时间拨打医院电话,也没有报警,而是恢复意识后坐在原地等待其表弟,2小时后才被送往医院,这就导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其受伤的地点。二是孙某虽能作证但其是李某同事,双方存在利害关系,根据证据规则,证词可信度偏低。

 在这种情形下,被告公司百般推脱。

 “反正我们公司虽然有错,但是他张口就要十四五万。路面有水坑,路过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也不会掉到水坑受伤。”

 “调解?我们工程进度这么赶,负责人没有时间去参加。”

 “公司觉得你们的证据也不够,也不足以让我们信服,就算判了我们也不服,那就到时候上诉。”

 

 深入调查

 面对被告公司的推拒,加上李某提供的薄弱证据,我也有点手足无措。

 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量收集更多更有证明力的证据。

 “感觉跑现场调查成效不大,也问过周边住户。这么大热的天......”法官助理小徐有点无奈。

 “再跑一趟试试,万一成功了呢?”我给他鼓劲,也给自己鼓劲。

 皇天不负有心人,事故周边有2户居民愿意出庭作证,我们也成功调取了事发路段的多处视频监控,证据链完整了!

 

 再次尝试

 我们开始着手准备庭前质证。

 “詹庭长,被告公司虽然接到了庭前质证的通知,可是他们根本不理会,负责人不愿意出面。我跟他们联系好几次了。”小徐很无奈地说。

 “走,我们直接到他们公司去,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法律后果跟他们好好说说。”我带着小徐出发了。

 一次碰壁,两次碰壁,三次、四次!

 “刚联系过当地基层组织和相关部门了,我们再去跑一趟,万一成功了呢?”得到基层组织和其他部门的助力,我们一鼓作气第5次前往该公司。

 “实在不好意思,工期很赶、事情太多,我确实抽不出时间。詹庭长办案作风很扎实,听工友们讲你们前前后后来了五次了。我们这么避而不谈确实不应该,现在是需要我们做哪些配合工作......”经过一番交涉、沟通,公司负责人知晓了我们办案的初衷是尽快解决他们的纠纷,将案件对双方的影响期缩短,态度有了大转变。


 最终化解

 经过我们释法说理和反复调解,原被告达成了调解协议,该公司与李某根据各自过错程度分别承担80%和20%的责任,涉事路段也安装了醒目的警示标识。当11万余元赔偿款打入李某的账户,我们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詹庭长,我们普通老百姓也不知道怎么表达感谢,你们工作那么忙,耽误法庭这么多时间来帮我们解决纠纷。我们一家人打心底里感激......”这天一大早,李某带来一面鲜红的锦旗交到了我的手里。

 “执法如山扶正义,办案廉明为人民。”锦旗上的话语警醒着我。在法院工作这些年,虽然见到过很多悲欢离合和人情冷暖,可司法为民的初衷却从未改变,因为每一个纠纷矛盾背后都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真实鲜活的人生。作为人民法官,就要用司法为民的具体行动践行当初许下的铮铮誓言。

 遇到困难不要怕,再跑一趟试试,万一成功了呢?

 
来源:谷城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邓昭玲 胡振琪
联系我们